公告:
基层活动

碑林区工委

当前位置 > 基层活动 > 碑林区工委

新时代“非遗音乐文化服务志愿者”下乡“文化扶贫”助力山乡脱贫新农村振兴


5月20日,西安市政协老干处金秋长安古乐队离退休老干部和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非遗长安古乐音乐家与秦腔表演艺术家一行十四位组成的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文化扶贫”志愿者小分队在西安市政协与民革西安市委会的指导下,冒着细雨来到周至县竹峪镇,为这地处西安偏远终南山脚下的西安市重点扶贫山村鸭沟村的农村振兴战略,文化助力发声。

周至县竹峪镇岭鸭沟村有一个2017年由当地镇政府为统一扶贫而组建的七村联村中四个自然村;鸭沟岭村、龙阳村、紫贵村、中军岭村中喜爱秦腔戏剧的村民们在曾担任过陕西省第十届人大代表、本村“扶贫能人”张爱云个人出资担当下,在七村联村党委的支持下,挑头重新组建了该镇已延续100余年历史的“太峪龙阳沟秦剧团”。

秦腔,是陕西农村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他是农村人的文化传承,文化根脉、文化追求和文化精神的总成。

这个由山村“泥腿子”农民自愿成立的农村业余非遗秦腔剧团,起源于清·光绪十年,是该镇中军岭村李氏家族出资组建的秦腔自乐班,距今已延续100多年。 

  新中国成立后,该村在1950年抗美援朝运动中,中军岭村的群众曾捐献小麦28石,合万斤小麦,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购置飞机大炮。其时,为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在驻村土地改革工作组的倡导和组织下,村民们聚力购戏装、置乐器、招收具有秦腔戏曲传承技艺的村民六十余名,成立了太峪秦剧团,为政府开展各项工作进行政策方针宣传,为当时贫困的农村带来了文化娱乐。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他们在本村秦腔非遗老艺人的传授和指导下,排演了“十五贯”、“三滴血”、“五典坡”等传统与新编秦腔戏,演出足迹范围遍及周至县全境西半部。1966年,“文革”期间还排演了“红灯记”、“江姐”“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等革命秦腔现代剧。其时,剧团的足迹不但遍布陕西的周至、武功、扶风、彬县、洋县、城固、汉中等市县。甚至还应邀跨省赴青海、宁夏演出,为丰富西北农村文化生活,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建设新农村中的易风易俗合力助推,成为其时“文化下乡”、“乡土文化建设”的一面“老先进旗帜和知名品牌”而闻名方圆百里。

    2014年,该乡村剧团在张爱云的张罗下重新恢复后,已拥有行当齐全,文武场面完备的演职人员60余名,他们农忙时务农,农闲时排练,节假日为农民演出,活跃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成为百余年来驰名周至农村,人称秦腔“戏窝子”的关中地域颇具影响的农民秦腔剧团。

    2018年春节期间,亲自负责指导该七村联村脱贫工作的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看过该剧团的精彩演出后,高兴地称赞说:“你们是龙阳沟草根明星剧团”。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该团也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们努力宣传十九大的精神,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赞美新农村、宣传党的扶贫脱贫举措,为建设新时代、新农村讴歌、他们曾自编自演脱贫戏曲小品剧《瓜女婿》。秦腔联唱《歌唱新农村》,以及采用优秀歌曲《逛新城》改编成新词的表演唱《逛新村》受到群众的欢迎。

今年初,太峪龙阳沟秦剧团与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结成了“文化扶贫的对子”,结成文化战略合作伙伴。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接受鸭沟村村民委员会的陈请,将太峪龙阳沟农民秦剧团纳入承担非遗音乐与古代音乐文化研究保护传承为主旨的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旗下,城乡携手,用众多专家和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和优异才能扶持这个山村戏曲非遗,农民们世代保存的秦剧团加快发展,促其壮大与技艺提升。

原陕西省第八届政协委员、西安市政协第十二届委员、陕西古代音乐文化研究院院长、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长安古乐代表性传承人,年过花甲的民革老党员,本次文化志愿者“文化扶贫”服务小分队队长李铠博士说:“城乡两地的非遗保护传承人一定要团结携手,留住乡土文化瑰宝秦腔之根,共同为新时代、新文化、新农村建设增砖添瓦”。李铠博士身为清代幼儿启蒙教课书《弟子规》原著者,清·康熙秀才,山西新绛李毓秀夫子的十世嫡孙,他对文化自信有深刻的认知,他说:“建设新农村、提升新时代农民的幸福感和满足农村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需求,是我们每位文艺工作者和非遗传承人的责任。农村要达成小康、农民要脱贫,其中必须有一个达成中国梦的最重要抓手,那就是促进文化自觉,提升文化自信的“文化扶贫”。

此次活动中最高兴的是竹峪镇鸭沟村、龙阳沟农民秦剧团团长张爱云,她满面春风地对记者说:“这些城里的艺术家、专家、下乡开展“文化扶贫”与我们农民结成对子,手拉手为提升我们农村非遗戏剧爱好者的艺术水准,提升我们农民的文化获得感,提高与满足新农村、新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出力献艺。他们是真正的“文化扶贫”先行者,是真正的“文化下乡模范”。

此次到周至县竹峪镇龙阳沟秦剧团参与指导传艺授技的“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文化扶贫志愿者小分队”中有著名的秦腔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陕西省秦腔研究会副会长陈淑玲、刘戈兵和知名青年秦腔演员傅凤云,还有著名非遗音乐家贾龙安、朱学忠、崔魏、赵克民、王连生、李军等民族乐器与戏剧音乐演奏家。

西安市政协原副秘书长,本次“文化扶贫”志愿者文化服务小分队副队长、市政协老干处离退休干部·金秋长安古乐队队长张洪涛说:“我们这些离退休老干部,虽已从在职岗位退休,可我们思想不退休,作为不离岗,发挥余热,祈望共同为新时代、新农村建设,文化下乡、文化扶贫作出应有的奉献”。

本次实施文化下乡、文化扶贫服务的非遗和戏剧艺术家和专家们悉心指导了龙阳沟秦剧团农民秦腔业余演员的唱腔与表演程式与身段,还助力增添了农民秦剧团的文武场面乐队的增编助奏。最后,下乡文化扶贫的艺术家们还和农民秦剧团的演员联袂为当地群众表演了秦腔挂衣彩唱和秦腔名段名折,受到周至县竹峪镇龙阳沟山乡七村联村现场数百名村民的欢迎和喝彩。(盛小宁  郭  曼 )

 

 


    版权所有:民革西安市委员会  陕ICP备09017981号-1  统一信用代码证:116101000133534891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

    电话:029-87277051  传真:029-87277051  邮编:710004  地址:西安市西新街22号

    COPYRIGHT 2007-2022 xam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