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市委会动态

市委会动态

当前位置 > 市委会动态

 

   

2月22日上午,在政协西安市十四届一次大会上,市政协委员、民革西安市委专职副主委王选代表民革市委会作了题为《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着力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的大会发言。

积极实施“文化强市”战略

着力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

十三次党代会吹响了追赶超越的号角。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需要我们每个西安人扬鞭策马,只争朝夕。文化积淀深厚是我市最独特的优势和最亮丽的名片,传承、利用和发展我市历史文化,我们责任光荣、使命神圣。唐梨园文化是西安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的时机已经到来。

一、唐梨园文化研究现状

据史料记载,梨园是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创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皇家艺术学院,时任校长李隆基。距今1300多年。经考证“唐代梨园遗址”位于未央区大白杨村,占地约200亩。1988年,陕西成立“中华梨园学研究会”,著名梨园文化研究学者李尤白任会长。之后在大白杨村举行“唐代梨园遗址”立碑仪式,中国戏剧协会主席曹禺任名誉会长,题写碑铭并出席立碑仪式,碑上刻着精美的唐代梨园建筑布局图案。几十年来,梨园文化学者潜心研究,先后出版了《梨园考论》、《中国古今梨园学》等十余种梨园学术丛书,同时发起筹备“中国唐代梨园纪念馆”、“中华梨园艺术团”以及“中国戏剧大观园”等项目。其学术成果震惊海内外,《梨园考论》一书曾作为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当时“梨园学”一词和“敦煌学”一样成为中华文化光辉的代名词。但随着老一辈梨园文化学者的相继离世,加之研究经费匮乏等原因,致使梨园文化研究事业被迫中断,大批研究成果与珍贵的资料搁置闲荒,流落民间。“中华梨园”无所依托,无建筑标志可寻觅,无文化遗存可展示,无戏曲平台可舞袖载歌。

2014年以来,我们民革市委会组织专人深入调研,对梨园文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认真梳理,向省、市、区各级人大政协会议,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了关于打造国家级“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的建议。《人民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追踪报道,反响强烈。去年9月,文化部就此组织调研组,来西安进行专题调研,并对我们在保护挖掘梨园文化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

二、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 的意义

“中华梨园”汇聚着周秦以降、汉唐以来九州文化之精气,吸纳各族习俗之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它见证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昌盛与繁荣,是鲜活灵动的史书,它凝结着我们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记忆,是了解、认识不同历史阶段人类活动发展的重要依据。发掘和开发中华梨园文化,通过戏、歌、舞、乐等艺术形式,让历史说话、让人们穿越时空,看到、听到、体验和感受到丝路文化的魅力,让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唐代梨园遗址”与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及汉城湖景区相邻,自然形成聚集效应,地理位置绝佳,公用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在西安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国际化大都市的进程中,着力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是具有强大带动作用的文化战略工程。

三、建议

1.对“唐梨园遗址”进行抢救性保护。将打造“中华梨园文化产业园”作为我市重大建设项目。组织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实施。

2、参照历史记载和传统文化习俗,建设梨园文化博物馆、梨园研究院、梨园大剧院、梨园论坛、百戏楼等系列文化项目,实现文物的文化背景与现代旅游开发的深度融合。

3、以秦腔为龙头,以易俗社、三意社两个百年历史剧团为核心,汇集汉唐乐舞、陕西地方戏种,以及昆曲、豫剧、京剧等国内外各大流派艺术,整合一条梨园文化产业链。

4、把每年农历正月十四设立为“梨园祖庙会”纪念日,恢复中华乐神祭祀仪式,形成全国戏曲艺术界重要的文化盛事。

5、学习借鉴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管理经验,聚集产业、文化、旅游和景区等多功能,融合发展,采用“梨园文化﹢”和PPP等模式,开发戏剧服装、脸谱面具、皮影等文化产品资源,打造以梨园产品为特色的产业园区,彰显特色历史文化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中的核心地位。

    谢谢!

 

    版权所有:民革西安市委员会  陕ICP备09017981号-1  统一信用代码证:116101000133534891  技术支持:陕西万博

    电话:029-87277051  传真:029-87277051  邮编:710004  地址:西安市西新街22号

    COPYRIGHT 2007-2022 xaminge.com ALL RIGHTS RESERVED